信息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 学术科研 > 正文

学术科研

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学会软件技术专委会年会

报告题目:面向不确定演化的服务生态系统演设计理论与方法
人:邓水光 浙江大学 教授
报告时间:7月15日(星期六)9:20-10:00


报告题目:可信AI初探
人:黎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报告时间:7月15日(星期六)10:00—10:40


报告题目:头歌-大规模数字化计算机实践教学创新与应用环境
人:尹刚 头歌教学研究中心/中国开源软件协同创新中心   主任/博士
报告时间:7月15日(星期六)10:50—11:20


报告题目:模糊测试种子调度方法研究进展
人:陈锦富 江苏大学 教授  
报告时间:7月15日(星期六)11:20—11:50


报告题目:软件架构描述中的实践与思考
人:孟 河海大学 讲师
报告时间:7月15日(星期六)11:50-12:10


报告地点: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三楼报告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学会软件技术专委会
承办单位: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协办单位: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江苏省信创实验室(龙芯-河海)、河海大学信创软件工程产业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创新发展研究院软件与信息安全评测中心、扬州市计算机学会、扬州航盛科技有限公司
赞助单位:头歌教学研究中心、上海御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欢迎大家参加!


特邀报告和专家介绍:
学术报告1:面向不确定演化的服务生态系统演设计理论与方法

报告摘要:打造开放共享的服务生态系统是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重要战略方向。微服务、开放服务架构等技术为服务生态系统开发和运维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业务生长、重构、升级等演变活动使得服务生态系统的演化呈现开放、快速、持续等特性,其演化方向、结构组成、健康质量的不确定性,给服务生态系统的业务能力抽象、演化可靠保障和可持续健康演化带来极大挑战。本报告结合报告人承担的重点基金项目,介绍支持不确定演化的服务生态系统设计、构建和运维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邓水光,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T Fellow。现担任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计算、大数据、软件工程等。近年来,在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9次国际期刊和会议的杰出论文奖/最佳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入围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榜,入选爱思唯尔2020-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出版5部学术专著。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学术报告2:可信AI初探
报告摘要:可信AI旨在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可靠、可控,强调以人为本,坚持技术向善,共建技术、社会、文化、价值融合共生的良性人工智能环境。实现可信AI需要保证AI模型开发的全过程可信,既要保证模型的训练数据可信,又要保证模型的开发过程可信,还要保证模型在部署阶段的可信。本报告将围绕这几个方面对我们近期展开的一些探索进行汇报,探讨确保模型数据可信、开发过程可信和部署可信的方法,指引学术界和工业界合力实现可信AI。

报告人简介:黎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入选澳大利亚2020年优秀青年基金(DECRA),曾被评为全球前三最有影响力的青年软件工程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软件工程和移动软件工程,累计发表高水平期刊和会议论文14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超6000次(H-index为36),荣获10项科研奖励,包括2项IEEE TCSE杰出论文奖、2项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1项ACM SIGPLAN杰出论文奖以及MSR 2023 Ric Holt青年研究成就奖等。受邀担任中国科学院一区期刊(ACM Computing Survey)编委以及包括TOSEM、TSE、ICSE、ESEC/FSE、ASE、ISSTA在内的CCF A类期刊和国际会议的审稿人,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


学术报告3:头歌-大规模数字化计算机实践教学创新与应用环境
报告摘要:实践教学的产教融合与数字化转型是当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发展面临的痛点。首先深入分析计算机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大规模开放在线实践(MOOP)范式的在线实践项目模型与基础设施体系结构,介绍“协同构建、虚实结合、资源共享、自动评估”的计算机在线实践教学创新与应用环境-头歌,展示头歌在2000多所高校开展的一流课程建设、混合式教学改革、新型专业实验室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101计划、新形态教材生态合作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成功经验,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人简介:尹刚,博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头歌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开源软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工程教育和产业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CMOOC联盟实践教学工委秘书长,全国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集团实践教学工委秘书长,CCF开源发展委员会及系统软件专委常委,教育部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及新型教材建设项目专家,入选长沙“省市级领军人才”及“高精尖人才领跑工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80余篇。


学术报告4模糊测试种子调度方法研究进展
报告摘要:模糊测试(Fuzzing)是当前被广泛使用的自动化软件测试技术之一, 模糊测试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多的探索被测软件的执行空间(代码区域)以达到更高的覆盖率,从而检测出更多的漏洞或错误。现有Fuzzing方法仍面临漏洞检测效率较低、挖掘成本较高以及方法选择较盲目等挑战。本报告围绕模糊测试种子调度方法展开讨论,重点探讨基于覆盖率引导的灰盒模糊测试方法、基于内存使用引导的模糊测试方法,以及基于聚类分析驱动种子调度的模糊测试方法等近期模糊测试研究领域相关工作。

报告人简介:陈锦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信息安全专业负责人,2009年6月硕博连读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曾担任多个国际会议如QRS、ICA3PP、NOPE、ICCIA等程序委员会委员(主席),ACM、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CCF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CCF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CCF区块链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学会理事。长期从事软件系统安全及软件分析与测试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国家某部委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相关领域国内外权威期刊及会议(如ACM/IEEE Trans、JSS、IST、Information Sciences、ICSE、ASE、ISSTA、ISSRE及中国科科学、计算机学报等)发表高质量论文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批软件著作权18项,多项研究成果已有初步应用和转化,研究成果获国家部委及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及以上多项。


学术报告5软件架构描述中的实践与思考

报告摘要:软件架构描述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帮助开发团队明确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并指导开发过程中的决策和设计。有效的软件架构描述有助于降低开发风险、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并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业务需求。首先,介绍软件架构描述的两个重要实践,包括制定软件架构描述标准、基于软件架构分析方法提出软件安全性评估方法。其次,通过在软件架构描述方面的实践。通过实践和思考,将有助于提高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报告人简介:孟 青,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信息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讲师。长期从事社交媒体分析、推荐系统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基于群体智能对网络用户进行全方位画像,实现对在线社交网络中异常用户以及异常行为的精准检测。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TOIS、TNNLS、KBS、TKDE和计算机学报等国内外顶级期刊以及WWW等顶会上发表论文近20篇。



© 2018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华扬西路196号 电话:0514-87993875、87993876 传真:0514-87887937 E-mail:xxgcxy@yzu.edu.cn 邮编:2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