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风采 > 正文

学生风采

无奋斗,不青春——2017~2018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葛兴华

葛兴华,女,汉族,1996年12月生,江苏南京人,中共预备党员。2015年9月始就读于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现担任班级团支书。曾获朱敬文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一等奖);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三等奖、第八届蓝桥杯江苏赛区C/C++程序设计三等奖、第九届蓝桥杯江苏赛区单片机组三等奖;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干部等荣誉。在国家级刊物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在省级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一篇,软件著作权一篇。

获奖感言:泪是酸的,血是红的,由奋斗来的青春是美丽的!美好的未来,需要自己创造!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和青春”。是的,正因为我青春,我便更明确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用一滴滴汗水与一次次努力所铸造的结果。

勤学修德 严于律己

 “非学无以广博,非志无以成学”。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首要是尽心尽力学好专业知识。入学以来,我始终秉持“主动学习,深入学习,全面学习”的态度,三年来,我几乎以全优的成绩完成了专业课。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我也非常重视每一门的课程设计,将它当做检验自我学习的工具。正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我的专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一直稳居班级第一,并获得了各类一系列奖学金。此外,我还积极加各类专业技能的考核,在大一学年一次性通过了全国大学生四六级英语测试,并考取了会计证书、软件中级项目管理工程师证书等。

挑战自我 全面发展

我深知大学生活不是安逸、舒适,而是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收获与进步的。大一学年,在高数老师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了第十三届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备赛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幸运的是在此期间我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同学的支持、陪伴,在经历了三个月的学习与培训之后,我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自从这次比赛之后,我充分意识到竞赛可以对我所学知识做很好的检验,因此大二、大三期间我先后参加了江苏省蓝桥杯竞赛、人文社科比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每一次的竞赛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奋斗的过程,也是不断进步的过程。

在保证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本着“志存高远,提升自我”的信念,我积极参与大学生科创活动,主持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RFID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科研创新,往往来自于对科研工作的细节观察与分析,这需要我有扎实的基础与创新的思维。在选定科研项目与导师后,我积极与老师沟通,尽可能全面了解项目的需求与相关技术要素。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搜寻了大量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方面论文,借阅了与RFID技术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研读,当然,理论学习肯定是不够的。有了一定知识储备之后,我与导师联系,进入实验室利用已有设备进行模拟仿真系统的开发。期间遇到了不少阻碍,比如系统展现的效果与预期不符,但是这并没有使我气馁,坚持在实验室探索,不断向学长与老师请教,最终完成了系统的开发,并以此申请了软件著作权。同时与组员共同撰写了两篇论文,成果令我很是满足。通过科创项目,我真正体会到了创新与实践的乐趣,掌握了论文写作技巧与系统开发流程。

肩负职责 投身志愿

学科竞赛与科创活动让我的专业素养有了很大提升,而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则培养了我的责任心与个人能力。从大一至今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先后担任班级团支书、院学生科协主席等职务。作为学院主要学生干部,我能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在个人获得锻炼提升的同时,带领院学生科协成员积极服务师生、服务学院。我始终坚信“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学习之余,我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连续三年获得校实践先锋奖与道德模范特长奖。犹记得在担任海外交流部志愿者的期间,我向来自哈萨克斯坦、印度的留学生介绍扬州美食与文化,为初来中国的他们“指点迷津”,以我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留学生活。我常常与他们相约,倾听他们的诉求与期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久而久之我与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为了朋友。每逢节日,他们会邀我共庆,赠与我具有国家特色的小礼物,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与感激。志愿活动,让我收获颇丰,不仅赢得了友谊,同时也提升了自信与能力。

无奋斗,不青春!无论走多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无所畏惧,砥砺前行。朝着梦想一骑绝尘,才能有最饱满和无悔的青春记忆!

 

© 2018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华扬西路196号 电话:0514-87993875、87993876 传真:0514-87887937 E-mail:xxgcxy@yzu.edu.cn 邮编:225127